English

浅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2000-12-15 来源:光明日报 邢焕林 王新明 陈耀彬 杨爱民 我有话说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事关大局,它是一个由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伟大革命实践。20多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证明:必须坚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充分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广泛参与,结合实际,重在建设,贵在落实,开拓创新,才能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坚定不移地贯彻邓小平同志“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要着眼现实,立足长远,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上加以重视,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必须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提供的有利社会环境和机遇,清除旧观念、清除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文化对农村思想道德、文化教育的影响。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新型农民。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充分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是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前进的内在动力,要保护群众改革热情,积极扶植新生事物,注重群众成功经验,深入持久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广大农民群众主动积极地参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尊重群众的创造精神首先是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不断地发现新事物,推广新经验。文明村镇建设、各种形式的“军民共建”活动、群众自治组织和创建文明农户都是农民在新的历史时期伟大实践中首创的,不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首要的问题是把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足点放在群众需要基础之上,这是群众开展精神文明活动的内在动力。实践表明,农民的创造性是从他们的实际需要出发,并在展开的过程中与他们的实际需求密切相联的。

以小城镇为重点,以镇带村形成精神文明一体化格局,是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做到镇与村文明建设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互动互促、协调发展、共同前进。

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逐步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文明村镇建设的方式与内容要不断适应发展着的农村改革形势和实际需要。从侧重抓好村镇文明建设到逐渐过渡到以创建文明小城镇为中心,这是一个对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规律逐渐加深认识的探索过程。建设小城镇,发展小城镇,实现城市化,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以小城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周围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格局的出现,标志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聚焦,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的重要标志,要引导农民树立市场观念,增强竞争意识,面向市场,走向市场,适应农业、农村经济结构重大调整的新形势。

基本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是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农村改革的目标。因此,引导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面向市场,在市场经济上聚焦,就成为当前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紧迫任务。我们应该帮助农民认识市场经济,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观念,改变一切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观念,引导他们走向市场。

推进农村民主进程,在改革的实践中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民主素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步骤,要引导农民树立主体观念,增强民主意识,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变革农村基层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要求不断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既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也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繁荣地域文化,促进地域文化的交流和通融,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要继承优秀地域传统文化,创新现代特色地域文化,充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村落文化作为地域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必须注入时代精神。利用文化载体,宣传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举办文化艺术展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好人好事,化解矛盾,倡导移风易俗,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好办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